在过去的两年里,激光雷达技术似乎是一个备受冷落的行业,投资者对此的关注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其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且需求仅限于高级别无人驾驶的L4级领域。然而,随着国内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技术逐渐成熟,激光雷达已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成为20-30万元的普通乘用车装配的标准配置。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的乘用车前装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在前三季度突破了99万颗,同比增长高达202%。这一数据不仅令行业为之振奋,也让头部企业逐渐恢复其投资价值,盈利的希望再次浮现。
随着车载激光雷达的需求持续上升,行业内的中游集成商们迎来了业绩增长的加速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与图达通被市场普遍视为三大领先厂商,禾赛科技去年成功在美股上市,而速腾聚创则在今年1月成功登陆港股。值得注意的是,图达通也正在通过SPAC在港股借壳上市,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存在。
禾赛科技在第三季度的激光雷达交付量达到了134,208台,同比增加182.9%,并且该公司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50%。预计其四季度目标出货量将达到20万台,成为第一家实现盈利的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在ADAS业务方面的激光雷达交付量亦表现不俗,前三季度售出365,800台,同比增长接近三倍,营收更是超过了去年全年。
这种强劲的表现背后是市场对于激光雷达需求的回暖,而随着行业的规模化和均衡化,产品单价也显著下滑。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纷纷通过优化生产成本和技术架构,逐渐达成更高的毛利率,这为它们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
长期以来,激光雷达企业被认为是依赖高成本经营的典型。然而,随着各大企业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实现了成本优化,通过平台化设计,各家企业能够最大化共享技术成果,减少冗余,提高生产效率。禾赛与速腾分别推出了多款激光雷达产品,在价格与性能上展现出相当强的竞争力。
例如,禾赛的旗舰产品OT128,零部件数量相比于之前的产品减少了66%,而生产工序时间缩短95%以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此外,得益于集成芯片的进步,激光雷达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已大幅下降,使得生产过程进一步简化,提升了自动化程度。这一技术革新使得激光雷达的制造成本在未来有望继续下探。
随着乘用车市场对于激光雷达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将激光雷达作为标配。在2023年,15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型中,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已突破24%,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国内车企对于激光雷达技术的需求和追求。
尤其是在高阶智能驾驶的逐步推广中,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路线,激光雷达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这种多传感器协同的感知方案,显著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准确度,为激光雷达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样不容小觑。特斯拉等企业的重资产投入,表明信号已经指向了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共享底层技术的时代。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感知能力将极大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根据CIC的预测,未来几年,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有望达到51.9%。这一数据无疑为激光雷达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尤其是如今的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二者不仅在汽车激光雷达领域坐稳脚跟,未来还可以通过技术转型开拓巨大增长空间。
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洗礼后,激光雷达行业终于迎来了最具希望的爆发机遇。自2023年以来,两家头部企业的市值均增长了一倍,以此也证明了市场对于激光雷达未来前景的信心。在行业投资时,关注那些具备高增长潜力和市场渗透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激烈的竞争潮流之中脱颖而出。
激光雷达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汽车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激光雷达产业将在未来迎来更高的发展天花板。激光雷达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未来无疑会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总结而言,激光雷达行业在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投资者应关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同时也呼唤更加精准的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促进激光雷达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只要激光雷达在技术与成本上持续突破,相信它在未来的汽车与机器人行业中将闪耀更加夺目的光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网站所展示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Kaiyun中国官方网页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或时效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用户在使用本网站信息时,应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关风险,公司不承担任何由此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责任。